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尚佳艺)2月29日,“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第5讲在范孙楼举行,讲座主题为“哲学与公心”,主讲人是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国山教授,讲座由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杨晓峰主持,哲学院2011级全体本科生听取了讲座。
讲座伊始,李国山介绍了自己从大学本科起一直与哲学相伴相随的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了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感受。他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入手,谈到南开大学以“公心”培养为先的教育理念。他指出,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张伯苓校长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于高等教育之目标的深刻理解。
李国山着重谈了哲学类专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公心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哲学学科因其致力于寻求关于自然、人生及社会的一般性解释,而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敞开心胸,确立天下为公的情怀。他还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解析了目前社会上出现某些的道德滑坡的现象,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当前哲学学科所受到的冷遇,并指出这两者之间实际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正因为没有足够重视哲学学科的发展,才导致了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而这种社会公德意识的淡漠又反过来使人们更加轻视不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给人“大而空”的印象的哲学学科。
李国山认为,哲学的“大而空”应该从正面加以理解:哲学因其“大”而开放包容,而有利于公心的塑造;哲学因其“空”而超凡脱俗,而有助于高贵情操的培育。因此,只有加强哲学教育和研究,才能有效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正是哲学一直担当着护卫伦理道德和创造精神财富的主要角色。而致力于哲学类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则有义务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做出应有的贡献,凭自己的所学惠及他人和整个社会。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李国山老师认真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哲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哲学专业的学习与其他双辅修专业的学习之间的关联,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哲学类专业在公心培养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并结合实际技能的培养,成长为“公”、“能”素质俱佳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