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南开学子“低碳”金点子助农民致富
来源:南开主页-新版    
时间: 2012-03-13     阅读:3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平扬 学生记者 郭鑫)  在我国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一部分企业为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出资在当地种植碳汇林来“中和”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这项由南开大学赛扶社团开发的公益项目,已使当地实现造林2000亩,项目经营较为成熟后,还可为当地农民增加近1000万元的年预期收入。

    赛扶团队是南开大学一支专门从事公益实践和商业实践的学生社团,由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该团队 “津碳号”项目组的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商业管理知识,提出了开发碳汇综合林业的建议。

    项目负责同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09级本科生夏玉玲介绍说,碳汇林业就是以发挥森林碳汇功能为目的林业活动。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

    与此同时,通过企业投资和环保组织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质量,还可以帮助农民致富。该计划已被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梁二庄镇政府采纳,建立起邱县综合林业基地,被喻为“邱县模式”。

    在赛扶的协助下,邱县综合林业基地已种植碳汇林达2000亩,并且在再造林下大力发展林下订单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在林业项目启动后,每户的年平均收入增加4000元,其中由树木产生的附加值超过3000元;整个收益人群超过2000户,总人口超过7000人。

    此外,项目组还为当地引入了“碳权交易”理念,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碳汇林种植——立体农业开发——附加工业”的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获得碳汇收入,可以通过养殖和种植药材获得附加收入;树枝树干能够回收,供给发电厂发电,形成循环经济;树木成材后,农民还能从木材回收中获得收益。

    项目指导教师、南开大学商学院马然老师说,随着近些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退耕还林”行动方兴未艾,相应的经济补偿机制却不足。农民为种树,牺牲了农田,耽误了农时,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从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急需一种结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新模式,“邱县模式”不失为一种符合国情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夏玉玲还介绍,项目组随后还将进一步开展行动,联系国内具有环保理念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对碳权有硬性需求的企业。让更多企业和个人通过购买碳权来实现“碳中和”,为环保献力,为发展低碳经济献力。

    新闻链接:碳汇林在国际市场并不陌生,发达国家为承担强制减排的义务,通过购买在发展中国家营造碳汇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来履行自身的国际责任。2005 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大量有实质性进展的措施,大规模营造碳汇林成为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截至2010 年10 月, 全球范围注册的128个碳汇林减排项目中我国却仅占3个。